深圳热线

发展现代农业 农牧结合让这个家庭农场火“出圈”

2023-03-13 14:42:13 来源:新疆日报

2月27日早饭后,王明德扛着锄头来到小麦地头,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苗,他的脸上露出笑容。

20多年来,王明德硬是把这片盐碱滩变成了良田。他创办了轮台县明德家庭农场,调整种植结构,利用现代化技术种植棉花、小麦和油料等农作物,建立养殖场,形成了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

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地广泛动员、遴选推荐的基础上,择优确定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案例。其中,轮台县明德家庭农场因“调优结构谋增收种养结合促发展”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从给人种地到创办家庭农场

1997年,从部队退役的王明德来到轮台县,给当地一家种植大户种地、管理农田。1999年,学到种植管理技术后,不甘于现状的王明德东拼西凑,承包了200亩地开始种棉花。土地盐碱化较重,他年年拉运农家肥进行土壤改良。经过几年努力,曾经贫瘠的土地每年给他带来10多万元收入。

2015年,他在轮台县策大雅乡牧业村创办了明德家庭农场,流转了村民的小块土地,对零星的田块进行归并、平整,开始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农业之路。

“党的惠农政策好,我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为确保粮食安全作贡献。”2021年,经过多年改良,明德家庭农场的土质达到了粮油作物种植条件。王明德决定扩大小麦、玉米、花生等粮油作物种植面积。

王明德介绍,采取棉花地早停水、早脱叶、早收获等措施,土地可以达到冬麦播种条件,等到来年小麦收割后再种植玉米,可实现棉改粮两年收三茬。

2021年,王明德尝试种植了300余亩小麦,亩产量460公斤,再加上国家粮食补贴,收入达到每亩1300元。当年,他尝试种植的110亩花生也获得了丰收,每亩花生产量300公斤,合计收入达到21万元。

“种植结构变了,科学种田不能落下。”在种植过程中,王明德根据本地气候条件和土质,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品质;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坚持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田全年减少30%的农药使用量。

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王明德将冬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00亩。种植花生取得成功后他又有了新想法:今年要将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为下一步建设花生油加工厂做准备。

“农作物轮作种植模式,解决了地力不足和棉花病虫害等问题,秸秆还可以加工成饲料,农场的牛羊也不缺饲草料了。”王明德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从人工作业到购置千万元农机

目前,明德家庭农场有大大小小农机23台,不仅满足了农场自身规模经营的需求,还在农忙期间为周边农户提供耕、种、收服务,成为农场增收的来源之一。

“前些年,种棉花太辛苦了,从播种、施肥到采收都是靠人工。我和妻子每年拾棉花,手脚都生冻疮。”回忆当年刚到新疆种棉花的经历,王明德感慨地说。

2019年,明德家庭农场经营土地规模扩大到5000亩,以往的小型机械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农忙时节临时租赁机械,既增加成本又耽误农时。王明德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政策支持下,投资1000余万元买回了一批现代化农业机械。

如今,每年春耕时节,农场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现代化播种机在平整的棉田里来回穿梭,铺膜、播种、覆土等作业一次性完成;小麦收割期,麦田里只见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不见往日人们忙碌的身影。

“小麦播种期,1000亩地只需要1台大型播种机4天就可以干完,播种均匀,土地利用率和小麦出苗率明显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提升10%以上,每年还节约了近30万元的机械租赁费。”王明德说,这些地要在过去,5台小播种机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播种,效率低,还容易错过最佳播种期,影响小麦的产量。

明德家庭农场联农带农作用凸显。周边50多名村民在农场长期稳定就业,加上农忙时招的季节工,王明德每年支付用工费就达270多万元。

轮台县策大雅乡多斯麦提村村民热合曼·艾散是明德家庭农场棉田管理员,以前由于缺乏种植管理技术,收入有限。2017年,他把自家的20亩地流转给明德家庭农场,又来到农场务工。

“以前20亩地我都管不过来,到这工作以后,有播种机、滴灌设备,我也掌握了一些科学管理技术,一个人就能轻松管理200多亩地。”热合曼说,他每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再加上土地流转的承包费,一年有6万多元收入,比自己种地划算得多。

从种棉种粮到形成种养循环产业链

走进明德家庭农场的肉牛养殖场,出料机嗡嗡作响,540头牛、600多只羊膘肥体壮,正悠闲自得地吃着饲料。工作人员驾驶着清粪车将牛羊粪便清理到发酵棚里。

2020年,王明德把眼光投向了牛羊养殖业。“国家大力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我的农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着天然优势。”多次去国内大型养殖场参观学习“取经”归来的王明德作出了一个决定:建养殖场,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

“过去棉花采摘后,每年要花不少钱找人员和机械来清理。有了养殖场后,棉花秸秆变废为宝,和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一起加工成牛羊饲草料。”王明德说,农场雇请村民搞养殖有技术优势,牛羊吃的草料不愁,牲畜粪便进行发酵变成有机肥还田,可改善土壤结构。农场内部资源得到了循环利用,还可以安排一批村民就业,实现多赢。

目标已定,王明德说干就干。一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养殖场迅速建成。一栋栋标准化牛羊圈舍排列整齐,现代化饲喂设备、检测设备、粪污处理设备一应俱全。

“牛羊每年可产生大量有机肥。2022年,农场每亩地少用化肥20公斤左右,一年就节约了近20万元肥料钱。”王明德说,施用农家肥更大的好处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地力提高了庄稼就长得好。

从单一的棉花种植,到粮、棉、油和养殖业的种养结合模式,明德家庭农场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

2022年,明德家庭农场全年收入达到1300万元。当前,王明德投资1.5亿元的养殖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他计划到2025年,养殖场达到1万头肉牛、2万只羊的养殖规模。对于家庭农场远期发展,王明德已经有了计划:农场基础设施已具备了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继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把家庭农场打造成集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庭休闲农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石榴云/记者 杜建辉 通讯员 姜微莲

关键词: 调整种植结构 利用现代化技术种植棉花以农养牧 以牧促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