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中有板有眼的意思是什么?
戏曲中有板有眼指的是按照节奏进行表演,戏曲弹唱讲究有板有眼,戏曲必须按照规则表演。 戏曲的演唱中,不同的曲目,在节奏、拍子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变化。 例如,一板三眼,是四分之四拍;一板一眼,是四分之二拍;也有散板,节奏自由掌握。
传统唱曲时,常以鼓板按节拍,凡强拍均击板,故称该拍为板。 次强拍和弱拍则以鼓签敲鼓或用手指按拍,分别称为中眼、小眼(在四拍子中前一弱拍称头眼或初眼,后一弱拍称末眼),二者合称“板眼”。
四分之四的拍节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头眼,第三拍是中眼,第四拍是乜眼;四分之二的拍节小节线后的第一拍是板,第二拍是眼;四分之一的拍节则有板无眼。 除了常见的节奏之外,昆曲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四分之八拍,因为包含了“赠板”,是在原来四分之四拍的基础上,加上一板,如此则节奏变慢了,速度延长一倍,变成四分之八拍。
戏曲中武大郎运用的步伐是什么?
像武大郎这样的戏曲的最需要的一项基本功就是矮子步,什么叫做矮子步顾名思义不像我们正常人走路,而像侏儒或者是个子矮小人走到的姿势通称矮子步。在传统曲目当中,这种是一项表演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尤其是丑角表演者,像我们看到的矮脚虎王英,武大郎与潘金莲里面的武大郎,以及水浒传里面的时迁。
这些角色都是丑角,而且他们所用的步伐都是矮子步,因为这些人的形象就是小个不高,需要在视觉上就给人们一种这个人有点喜剧色彩的感觉,那么矮子步是怎样行走的呢?用句大白话来说就是蹲着走,走起路来,左摇右晃,摇摇摆摆,前仰后合,就像是一个大个的不倒翁,总之就是用走路的姿势先引人发笑,这是丑角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这种不也不仅仅是丑角需要掌握,像是在舞台上表演探秘,偷偷摸摸的情形以及去偷东西或者是秘密潜入,这种情况都是需要这种步伐来配合。但是还是像上文中所交代的一样,走这种路的人一般都是抽血,而且所谓的矮子步不单单是蹲着走。
还要在走路的同时有节奏感,像舞蹈一样,矮子步也是分各种步法的。这对于表演者来说其实也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但是正是因为这种难度才让观众们觉得演员的功夫深厚,我们由于现在所接受的各种信息比较庞杂,所以对戏曲文化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了解。
在上文中也说到这种步伐不仅仅是武大郎这个人物的专属,有很多戏曲里面也都需要丑角的角色来运用这种步伐。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戏剧工作者,其实可以把这种步法以及这种基本功更多的运用到除了戏剧表演里的其他表演的方面,只要是我们还表演的都可以有这种步伐的参与,很可能会增加更多的舞台效果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