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普】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
2023年3月27日至4月2日是第7个中国麻醉周,主题为“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旨在做好麻醉科普宣传,弘扬学科正能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无数文人墨客对酒当歌,借酒抒情。现在,啤酒加烧烤也是亲朋好友夜宵撸串的必备搭配。而当这些“五斗先生”做手术前,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大夫,我酒量特别好,您的麻药会不会麻不倒我啊?”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解读一下这句话:这里的“麻倒”一般说的是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通过呼吸道吸入、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等途径进入体内,从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抑制。而当“被麻倒”时,患者将会意识消失、全身无痛、记忆力可逆性消失,从而达到理想的手术状态。
让人进入这种状态的“麻药”其实不止指单一药物,一般会包括:镇静药(让人意识消失),镇痛药(感觉不到疼痛)和肌松药(松弛肌肉,让人无法运动)。
01酒精在人体内是如何代谢的?
酒精,也就是乙醇,在通过口腔进入消化道后,主要通过肠道被吸收进入血液,携带着乙醇的血液流经肝脏时,会被肝脏中的酶氧化为乙醛进而变为乙酸,这些乙酸除一部分在肝脏被利用外,大部分由肝脏输送到全身的各组织部位供给能量,最后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肝脏把乙醇变成乙酸的途径有两条,其中80%的乙醇被乙醇脱氢酶(ADH)代谢,剩下的20%则由内质网微粒体内的细胞色素 P450 同工酶——CYP2E1代谢。
而长期饮酒的人,体内的细胞色素P450酶的表达会增强,代谢能力增强,也就表现为“酒量增大”。这里提到的代谢能力是指一个人体内可以分解和清除外来物质(如酒精或药物)的速度。
02酒量会不会影响全身麻醉的药量?
巧合的是,全身麻醉中最常使用的镇静药“丙泊酚”同样可以通过肝脏中的细胞色素P450酶氧化代谢[1],长期饮酒者体内P450酶的增加会使得机体对丙泊酚的代谢能力也增强。已经有研究发现,与非饮酒者相比,慢性酗酒会增加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达到相同的麻醉深度所需的丙泊酚药量相对较高。
有研究表明,酒精与临床上常用的巴比妥类及苯二氮?类镇静药物在药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均可以作用于GABAA受体,开放氯离子通道,产生超极化,产生镇静催眠的效应。长期饮酒的人中枢多部位GABA受体亚基表达下调,使机体对这些镇静药物的耐受性增加,敏感性降低,产生同样麻醉效果所需的药量也更多。
而对于镇痛药的药量,酒量大的人某些脑区包含β-内啡肽、脑啡肽等家族在内的各种强啡肽释放增多,致内源性阿片配体对阿片受体发生适应,需增加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量。现有研究发现长期过量饮酒患者舒芬太尼诱导剂量比非饮酒者更大[2]。
03长期饮酒者手术时麻醉药量一定会增加吗?
答案是否定的。一部分长期饮酒者的病人在麻醉诱导时会需要使用更大的药物剂量,但不是所有的嗜酒者都需要加大麻醉药量。
急性酒精中毒的患者,高浓度酒精与麻醉药物竞争性结合代谢酶位点,反而使机体对麻醉药物敏感,所需药物会减少;而长期饮酒可能肝功能出现障碍,酒精性肝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肝损伤形式,酗酒者90%以上易患脂肪肝,10%-35%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炎,从而逐渐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这时麻醉药物代谢能力显著下降,需减少麻醉用药量。
同时,嗜酒者对身体其他器官功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病变,内分泌疾病,影响凝血功能,酒精性脑病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患者在整个围术期的安全[3]。
长期过量饮酒,酒精会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引起神经细胞功能下降,加上手术创伤、应激反应等影响,会引起术后谵妄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4]。
04长期大量饮酒对机体的其他影响
据统计,我国手术患者中,有饮酒习惯的人达到47.5%,其中过量饮酒者占 71.4%[5]。酗酒是一种造成多系统损伤的疾病,有大量证据表示酗酒可增加多种疾病风险[6]。
心血管系统:长期饮酒可导致高血压、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进而演变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神经系统:破坏血脑屏障,损伤神经元,可导致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共济失调等情况。
消化系统:长期饮酒不仅可导致肝功能障碍,同时也可导致胃炎、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等疾病当发展为肝硬化后,还会引起凝血障碍与水电解质异常,威胁生命安全。
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有饮酒史的人比从未饮酒的人死亡率大大增加;在现行饮酒者中,死亡率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戒酒患者血清学指标可有所改善,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7]。
关键词: 酗酒什么意思 一个人长期酗酒怎么办 怎么喝酒叫酗酒 什么程度算酗酒